站内专题搜索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热点专题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胜利70周年 >> 抗战历史 >> 抗战英烈事迹 >> 1943年 >> 浏览详细内容
柴世荣
字缩小 】 【 字放大发布时间: 2015-09-22 浏览次数: 770 次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柴世荣(1894—1943),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

    又名柴兆升,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府胶州县。家境贫寒。5岁时随父母逃荒到吉林省延边地区和龙县,12 岁开始学打猎,逐渐练就了一手好枪法。1924 年,到朝鲜当劳工修建铁路, 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压榨和迫害, 在心底深深埋下了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1928 年回国后,在和龙县龙井村当了一名警察。他没有旧警察的恶习,从不欺压良善,还常接济穷苦百姓,因而深得民心。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柴世荣,利用手中掌握的警察所的枪支,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并将全家人都领上了抗日的道路。附近的群众闻讯纷纷前来参加。几个月的时间,这支队伍就聚集了三千多人。不久,他率队加入了由王德林领导的中国国民救国军,被任命为救国军第四旅旅长。他能征惯战,不断攻城陷地,令敌人心惊胆战;“柴旅”成为救国军中的一支劲旅。

    在救国军中,柴世荣被中共党员周保中的文韬武略和人格魅力所感染,遂与之成为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1934 年初,柴世荣率部,加入了共产党员周保中等创建的反日同盟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末,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

    1936 年,东北反日联军第五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柴世荣仍任副军长。他在吉林东部的三道通建立了临时游击根据地,在当地农民群众中组织“反日会”,并建立了筹办部队给养的机构。在深山密林里,他和其他同志一道筹建了一些密营以及医院、裁缝所等后勤机构,为以后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斗争,在组织、军事和物资等方面做了必要的准备。

    1936 年2 月,柴世荣率五军教导队和部分二军的同志共三百余人,在宁安县卧龙屯一带伏击了伪森林警察的运粮队,缴获了全部粮食和马匹,并生擒了警察队的队长。6 月,在三道河子缴了伪军一个连的械,得步枪百余支,轻机枪两挺,子弹四万余发。后又在庆城、铁力、依兰、勃利、桦川等地对日伪发动攻击,连战连捷。

    柴世荣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指挥员。1937 年2 月下旬,据群众提供的消息,驻扎在后刁翎地区的日本守备队和伪军拟向林口转移,柴世荣经过分析,断定敌人是运输军事物资。于是,他把部队埋伏在敌军必经之路,诱使日伪军的爬犁队全部钻入伏击圈,全歼了敌人。打死三百五十余人,生擒二十八人,缴获了敌军全部武器和辎重。之后,柴世荣又乘胜出击,消灭了盘踞在前刁瓴的敌伪军。这一仗,共消灭日军二十余人,俘虏伪军四百四十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柴世荣还很重视对伪军的分化瓦解工作,争取他们倒戈抗日。1937 年,他通过第一师参谋长张振华,成功地策动了三道河子伪森林警察大队的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带动了依兰县伪三十八团和二十九团的起义,对扩充我军,动摇伪军军心,起了很大作用。

    柴世荣身为军长,年纪已近五旬,但他身先士卒,从不搞特殊,同战士一起吃树皮、嚼草根,多次负伤,却始终没有离开部队。有一次,一名小战士在冬天伤了腿,他把自己的皮裤给这名小战士穿,自己忍着严寒行军打仗。有时,在行军途中经过战士们的家,他总是挤点时间登门探望,送一些生活必需品,帮助解决困难。战士们亲昵地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柴妈妈”。柴世荣对自己的子女要求非常严格,训练他们骑马、射击,教育他们要抗战到底。他的三个孩子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子柴国栋被送往苏联学习,1938 年回国后奔赴抗日前线,第二年牺牲在晋察冀战场。

    1937 年至1938 年,柴世荣调升第五军军长。1941 年,柴世荣奉调入苏联。次年冬,被任命为北野八十八旅第四步兵营营长。

    1943 年夏秋之际,柴世荣在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时年49 岁。

分享到:
文章关键词: 抗战英烈事迹 相关阅读
  • 对不起,暂时没有符合条件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