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专题搜索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热点专题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胜利70周年 >> 抗战历史 >> 抗战英烈事迹 >> 1941年 >> 浏览详细内容
武士敏
字缩小 】 【 字放大发布时间: 2015-09-22 浏览次数: 652 次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武士敏(1892—1941),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

    字勉之,出生于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其父做生意,家境颇为宽裕。少年时代求知欲强,学习刻苦,1908年后,先后考入宣化官立学堂、天津法政专门学校。1915年投太原宪兵营,任上士司书。1918年,应胡景翼之邀到靖国军中任职,与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相识,并与杨虎城、冯钦哉等人结为好友。1921年,冯玉祥任陕西督军,重新任命地方政官,武士敏被推荐担任丰镇县警察所长。1924年10月,武士敏认识到军事武装的重要性,便谢绝友人的高位之邀,以家产为资本,奔赴绥远、察哈尔,将流散于此的小股武装集结起来,组成国民军第三军第一骑兵支队,自任队长,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1926年9月中旬,五原誓师,武士敏被选为国民党国民联军最高特别党部执行委员。10月,冯玉祥派出以鹿钟麟为团长的军事代表团出访苏联,武士敏是其中成员。他认为工业是军备之本,所以对苏联的工作悉心考察。苏联之行,既开阔了他的眼界,又使他对共产党及共产党国家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苏联回国后,武士敏随杨虎城部参加北伐。1930年中原大战,杨虎城部改编为第十七路军,武士敏任第四十二师第一二四旅旅长,并兼潼关警备司令。

    1933年初,长城抗战爆发。武士敏奉命开赴前线,但抵达时《何梅协定》已经签订。武士敏部回师陕西。在驻陕期间,武士敏受杨虎城、张学良的影响,反对内战,强烈要求御侮抗日。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武士敏与相邻的红军和睦相处,并向红军输送过大批枪支。1936年秋,入南京陆军大学。1937年5月,升任第十七路军(后改第九十八军)第一六九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他请缨抗战,率部转战华北平原及太行山地区。1937年9月,在保定以南的大郭村金山首次与敌遭遇,武士敏身先士卒,不惧危险;10月,在娘子关以东井陉附近,与八路军一二九师并肩作战给日军以迎头痛击。在向太原进发的突围中,他牵制了部分日军兵力,使八路军在垣村、黄崖底、广阳坡等地打了几个漂亮的伏击战。1938年初,武士敏率部扼守晋东南咽喉,晋中白晋公路北段子洪口要隘。武士敏在此驻扎,使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他还与中共领导的抗日决死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派人到八路军中学习政治工作、民运工作、游击战术、敌军工作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38年2月,太原会战的失败,使武士敏对抗战前途产生了怀疑。3月24日,朱德与彭德怀召集了东路军将领会议,朱德在会上对抗战形势及战略战术的运用做了精辟的阐述。武士敏听了极为佩服,他后来常对人说:“我当了几十年兵,真正懂得为国报效是在太行山,是彭副总指挥教我懂得怎样做一个真正的军人”。他决心以民族大义为第一,与共产党八路军精诚合作,共御外侮。

    1938年4月,日军为打通白晋公路,摧毁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出动三万余兵力,分九路分进合围,武士敏部被从西北进犯的日军主力一九师团包围。武士敏亲赴前线,指挥官兵奋勇杀敌,血战数昼夜,粉碎了敌人的围攻。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战热情,武士敏也名声大振,受到当地民众的敬重。随后,武士敏率部沿沁水向南转进,并在贾岩沟伏击尾随之敌,将日军一个中队全部歼灭,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1939年7月,武部在沁源县天神山再战告捷,是为著名的天神山大捷。同年秋,第九十八军军长冯钦哉调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武士敏任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

    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武士敏深明大义,很快平息了个别人员的反共情绪,稳定了军心,仍旧与八路军共产党保持友好关系,继续坚定地与八路军合作,配合八路军在高平、阳城等地开辟抗日根据地。在与八路军并肩作战中,武士敏深感国共两支军队的不同,认为应该向八路军学习。他还极注重搞好军民关系,严申军纪,遇有违纪者即予严办,逐渐使第九十八军与驻地群众关系有所改善。

    1941年5月,日军以六万余人大举进攻中条山,武士敏率部坚守阵地,与敌血战,后转进敌后,同八路军一道与日军周旋于中条山。此时中条山的国民党军队仅剩武士敏的第九十八军。中条山大战的结果,日军虽然占领了主要关口,但由于国民党军队的溃逃,为八路军开辟岳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武士敏率部与八路军王新亭、聂真部共同开辟了以沁源为中心的岳南抗日根据地。这一行动直接威胁日军在晋东南的两大据点———长治和临汾。自9月底起,日军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残酷“扫荡”。最初,日军对第九十八军采取政治诱降。武士敏痛斥道:“我要投降就不在敌后坚持四年抗战!”日军见诱降不成,于9月27日调集三万多兵力,向第九十八军驻地包围。武士敏部被敌人包围在方圆16公里的范围内。28日,武士敏指挥官兵在东西裕沉着应战,未能突出敌人的包围圈。这时敌人又送来一封劝降信,武士敏看后万分气愤,发誓说:“我是一个军人,我应当战死在抗日战场!”29日拂晓,日军再次发动猛攻,武士敏在指挥部队继续突围的战斗中,不幸头部中弹,壮烈殉国。时年49岁。第九十八军亦全军覆没。

    武士敏殉国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举行了悼念仪式,并将其殉难的沁水县东部地区改名为士敏县。《新华日报》发表了社论,指出武士敏“是一个有远见的革命者”,“是坚持团结抗战最力的人”。他的牺牲“在八路军是失一良友,在国家是折一栋梁”!

    1984年11月29日,山西省政府在长治市太行太岳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武士敏遗骨迁葬仪式,立碑于墓前。1985年12月28日,当年在太岳区与武士敏共同战斗过的决死队领导人薄一波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写道:“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实践了他‘为国报效’宏图大愿的一生。武士敏将军是我们党的忠实朋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分享到:
文章关键词: 抗战英烈事迹 相关阅读
  • 对不起,暂时没有符合条件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