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专题搜索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热点专题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胜利70周年 >> 东江纵队史 >> 重大行动 >> 浏览详细内容
四、挺进粤北,迎接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建立五岭抗日根据地
字缩小 】 【 字放大发布时间: 2015-08-28 浏览次数: 3389 次 来源:《东江纵队志》
   (二)西北支队的行动

84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广东区党委,要求“于半月至一月内到达湘粤边宜章乐昌地区,准备与二王会合,开创湘粤边根据地。”接到中央指示后,东江纵队即电令西北支队撤出清远,北渡小北江,迅速向北推进,与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会合。

西北支队接到命令后,即集结部队沿北江西岸北上,当渡过小北江到达樟树镇以西英德、乳源边界山地时,遭到两县土顽堵击,伤亡10多人,便没有继续北上,而折回英德以北,从河头东渡北江到达英东地区。

811日,中央再次电示广东区党委“仍以最大主力用极大速度向粤北发展,以便于湘粤边两周后可能到达之王震部取得联系,造成我华南制止内战的主要根据地。”接到中央指示后,东江纵队再次急电西北支队,令其急速北上。

西北支队在东渡北江后行军途中接到电报,但到达大镇后无线电联络中断,支队长蔡国梁率1个中队南下东江,政治委员邓楚白率领支队于8月下旬到达倒洞,与北江支队和独立第一大队和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会合。

(三)第一批北上部队的行动

广东区党委和东江纵队根据中共中央616日、715日的电报指示,决定组织部队分三批北上。第一批,由林锵云(珠江纵队司令员)、王作尧、杨康华,率领东江纵队第五支队等单位1200多人,和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600多人,分路北上。第二批,以东江纵队第三支队为主共1000多人,1个月后北上。第三批,林平、曾生率领1000多人,3个月后北上。第一批北上的单位,集中在横河整训,并积极筹措经费,收集地图,做好出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815日,挺进粤北的部队进行动员。16日,东江纵队挺进粤北指挥部(由林锵云、王作尧、杨康华负责)率领第五支队、东江抗日军政干部学校、鲁迅艺术宣传队、拖拉机文艺宣传队,以及政治部部分干部,共1200多人,从博罗县横河出发,于824日在翁源县官渡渡过翁江,击退国民党军第一五二师的袭击后,于826日到达始兴县清化地区的隘子,同风度大队会合。

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经过长途艰苦跋涉,冲破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的重重堵截,于1945828日,前头部队到达广东省南雄县百顺地区。829日,粤北指挥部接广东区党委和东江纵队电报,得知南下支队到达百顺,即以风度大队1个中队为先导,越过瑶岭,渡过浈江,进入下北山的宝峰、埕坪、奇心洞一带,派出武工队赶往百顺寻找南下支队,并与中共南雄县委取得联系。同时,由第五支队派出第二大队,沿浈水至始兴、南雄两县交界的马市,展开宣传活动,了解南下支队的行踪;派出第一大队奔袭仁化县闻韶的日伪军护路队,造成声势,以便取得与南下支队的联系。

95日,驻始兴县的国民党第一六O师分两路截击第五支队。向马市进攻的一路被第二大队击退;向宝峰、奇心洞进攻的一路被第三大队和军政干校击退。为了摆脱国民党军,指挥部率领部队,首先向西北开往仁化县扶溪,然后转向东进,于99日进抵南雄北部山区的帽子峰小流坑。910日,接广东区党委和东江纵队来电;“因形势变化,南下支队奉命北返,北上部队留粤北山区独立作战,坚持斗争。”

(四)联合部队的行动

为统一粤赣边地区的部队和地方党的领导,成立了粤北党政军委员会,杨康华任书记。同时派特派员张华、张江明分别负责粤北、小北江的地方工作,特派员刘建华负责开展赣南方面的工作。

西北支队,独立第三大队、独立第一大队和北江支队在倒洞会师后,9月初,各支队领导人共同商定,组成联合部队,成立临时联合指挥部,郑少康任指挥员,李东明、邓楚白任政治委员,陈志强任政治处主任。部队继续挺进粤北南雄、始兴。

联合部队从倒洞出发,越过大镇国民党军一五二师防线,进抵翁源山区,遭到国民党军一五三师截击和追击;后进抵始兴、翁源、曲江三县交界的滑山、翁源县北面的太平山区。在曲江县的龙斗畚,遭到国民党军一八七师1个团的堵截,激战1天。当晚,李东明率独立第一大队和何俊才大队到达瑶岭西面1个小村,次日登上瑶山。郑少康、邓楚白率其他部队从南面进入瑶山。9月下旬,在椒子峰与风度大队取得联系。国民党军一六O师重重围困瑶岭,部队供应极度困难。独立第一大队和北江支队的1个中队,乘国民党军撤离深渡水之机,东出深渡水消灭反动的联防大队后进抵澄江,渡过浈江,到达油岭粤北指挥部。西北支队和独立第三大队在瑶岭与敌周旋,累遭敌人袭击,损失重大,仅11月的坳背战斗,独立第三大队就有35人英勇牺牲。由于缺粮、少衣、缺药,非战斗减员也不少。到11月下旬,部队从水口渡过浈水,,进抵南雄,与先期到达的第五支队会合。

118日,粤北党政军委员会书记杨康华向中共中央报告说:我部已在北山初步展开,西北支队、北江支队、南三大队(即独立第三大队)亦抵始兴。我部虽经挫折,被顽军一八七师、一六O师一部进攻,但坚决执行中央路线及广东区党委决定,努力开创赣粤边。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五岭抗日根据地的决定,虽然由于形势突变未能实现,但是当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从赣南大批涌向北江和东江解放区,企图消灭东江纵队时,挺进粤北的部队(包括于11月上旬挺进九连山区的第三支队)已经在粤赣边站稳了脚跟,在粤北的仁化、南雄、始兴、和平、连平和江西省的大余、虔南、龙南、定南以及湖南省汝城等县,完成了战略展开,开始了创建根据地的斗争。同时,牵制了国民党军第六十三军和第六十五军,减轻了东江解放区的压力,并为解放战争时期创建粤赣湘边纵队创造了条件。

上一页 [1[2] 
分享到:
文章关键词: 东江纵队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