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炎(1911—1939),东北抗日联军龙南指挥部第四支队长。
原名李辉,又名李树、李勇。1911 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海伦县。全家靠其父在县城出租二十多间房子为生。8 岁入私塾,1928 年考入黑龙江省第二交通学校。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雷炎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投笔从戎,毅然参军,被编在黑龙江省暂编第一旅学生团担任排长。因缺乏战斗经验和武器使用常识,学生团在拜泉赖马沟与日军交战时,被打散。学生团失利后,他加入了抗日民众自卫军,随部队在昂昂溪、拜泉等地与日军多次交战。
1932 年初,雷炎回到海伦,参加中共党的地下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日军侵占海伦后, 雷炎和其他几名同志借父亲的一间房开了所“三三医院”,以此为掩护,开展地下活动。1933 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 月1 日,中共海伦县支部成立,雷炎担任支部书记,并在李兆麟等的领导下,在海伦县组织起了七八十人的游击队,展开了抗日武装斗争。
1934 年,雷炎在哈尔滨负责反日会工作。同年夏,被中共满洲省委调到珠河抗日游击区工作。当时,日伪军在帽儿山火车站一带的公路上设了许多哨卡, 这成了游击区与抗联之间运输军需物资的严重障碍。雷炎和赵一曼一起,设巧计连续端掉十多个哨卡, 使游击队及时顺利地为抗联送去武器、弹药和大批粮食、衣物。同年冬天,雷炎被党组织派去上海武装自卫会工作,1935 年年末,回东北进入抗联队伍。
1936 年3 月,雷炎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团政治部主任。同年秋,第三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雷炎先后担任五师、九师参谋长和九师政治部主任等职。此后,他率领部队转战于东兴、庆城一带,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有力地配合了兄弟部队的反“讨伐”斗争。
1936 年末至1937 年初,雷炎在汤原河沟里联军干部学校任俱乐部主任,他积极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抗日主张,提高了学员们的阶级觉悟。
1937 年6 月,抗联三军司令部任命雷炎为九师政治部主任。雷炎率领队伍在汤原地区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就缴获了日伪军步枪百余支, 轻重机枪六挺, 炮一门,子弹数千发;打死日军七八十人,俘虏伪军数百人。
1938 年6 月,面对日本关东军集重兵讨伐围歼松花江下游抗联的阴谋,北满临时省委决定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粉碎敌人的聚歼阴谋,组织活动在松花江下游、完达山区的抗联三军、六军、九军、十一军西征,向小兴安岭西麓海伦地区转移,开辟黑嫩平原(今松嫩平原)新游击区。8 月,雷炎率队参加李兆麟指挥的抗联三军、六军西征。11 月,西征部队整编为四个支队、两个独立师,雷炎任四支队队长。他率队转战于绥棱、海伦等地,不时袭击日伪军,使敌人昼夜不宁。日伪军对雷炎恨得咬牙切齿,在战场上抓不住雷炎,便四处张贴悬赏缉拿雷炎头颅的通缉令,还三次逮捕雷炎的父亲,对其引诱、逼供、恫吓……尽管如此,雷炎的抗日信念毫不动摇,他坚信革命一定成功,坚信抗日一定胜利。
1939 年2 月17 日(农历腊月二十九),雷炎率领七十多名骑兵从绥棱穿越滨北铁路线到四方台附近的李老卓屯宿营,被汉奸告密。第二天凌晨,四五辆军用卡车满载千余名日伪军重重包围了李老卓屯。激烈的战斗打了一整天,抗联战士打死一百多敌人。接近黄昏时,雷炎命令部队突围,他带领七名战士断后。战士们突围成功,雷炎却不幸腰部中弹摔倒。警卫员把他扶到自己的马背上一起冲了出去,与战友们在克音河畔柳条通会合。但雷炎因流血过多,牺牲在冰雪覆盖的克音河畔,年仅28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