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专题搜索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热点专题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胜利70周年 >> 抗战历史 >> 抗战英烈事迹 >> 1938年 >> 浏览详细内容
王铭章
字缩小 】 【 字放大发布时间: 2015-09-22 浏览次数: 905 次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王铭章(1893—1938),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中将师长,追晋陆军上将。

      字之钟,1893年阴历五月出生在四川省新都县泰兴乡。1914年,王铭章从陆军军官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刘存厚部供职,初任见习排长,后升任排长。参加保路运动和讨袁战争。1916年初,随川军第二师参加了护国之役,转战于泸县、纳溪棉花坡一带,升任连长。1920年,川滇之战,王铭章以功升任川军第七师第二十五团团长。1922年升为该师第十一旅旅长。1924年,川战平息,王率部移防德阳,晋升为第十三师师长。北伐战争开始后,川军奉令改编,王铭章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四师师长。在所辖德阳、什邡、绵竹三县防区内,颇能节用息民、摒绝苛扰,小有名声。1935年7月,奉派赴峨眉山受训,被授陆军少将军衔,任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师长。次年,晋升中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长期卷入内战的王铭章,感于“国破家何在”,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意识,坚决拥护抗战救国,“枪口一致对外”的革命主张。驻川的第四十一、四十五、四十七军组成第二十二集团军,作为最早出川的部队,奔赴抗日前线。9月6日,王铭章在驻防地的德阳县召开出川抗日誓师大会。他慷慨激昂地说:“我王铭章此出川抗日,不成功,便成仁。愿与诸君,共赴时艰。”次日,他返回家乡,辞别父老,安抚亲人,预立遗嘱:“誓以必死报国。将积年薪俸所得,酌留赡家及子女教育之用,余以建立公益事业。”然后率全师士兵,徒步出剑门,过巴山,越秦岭至陕西阳平镇,改乘火车抵达西安。10月3日,全军奉命开赴太原,编入第二战区战斗序列。10月15日,在风陵渡附近的赵村车站的临战誓师大会上,王铭章号召全师官兵,要“受命不辱,临难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19日抵太原后,正值雁门关失守,娘子关告急,全师官兵于24日仓促投入战斗。王师凭着旺盛的士气,用手榴弹、大刀与敌拼搏,血战数日,于11月7日奉命防守介休、沁源,并乘胜夺回平遥县城。12月下旬,津浦线战况吃紧,第二十二集团军东调徐州,增援鲁南战场。

      1938年初,日寇攻陷上海,攻占南京后,沿津浦线北上,企图与沧州南下之敌南北夹击,占领徐州,威胁武汉。第二十二集团军受命阻敌。王铭章被任命为第四十一军前方总指挥,率第一二二师部和第三六四旅部进驻滕县,以解徐州之危。王铭章临危受命,坦荡自若地说:“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窳败的武装,担当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的第一线重大任务,力量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

      3月14日,日军以万余兵力在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滕县外围发起猛攻。经一日激战,打退了进攻的日军。15日一早,敌人在攻击正面阵地的同时,又从侧面迂回,企图包抄滕县。这时滕县城内能战斗的兵力只有二千人,却要抵御装备精良的万余敌军的猛攻,王铭章心中十分清楚敌强己弱的形势,但他抱定以死报国之心。16日黎明,日军向守备滕县东关的警戒部队发起猛攻,对滕县进行了轰炸、扫射。王铭章亲自指挥守城战斗,在日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日军包围了滕县城关东、南、北三面。

      17日,日军调集精锐部队再次向滕县发起猛攻,在重炮与飞机的掩护下,日军攻入城内。守军与日军展开肉搏,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此时城内,炮弹如雨,火光冲天,死尸遍野,血溅长街。王铭章意识到这是最后报国的时候了,即向临城总部司令孙震发出最后一封电报,表示“决以死拼以报国家”。此时,他以严肃的态度,泰然的神情,向在身边的藤县县长周同说:“周县长,你可以走了,你应该走了,这的事,有我。”早已“愿先民而死”的周县长回答:“守土有责,这四个字,我是明白的。抗战以来,只有殉土的将领,没有殉职的地方官。师长这样爱国,这样爱民,我绝不苟生,我要做第一个为国牺牲的地方官。”随后,两人互相凝视握别,奔向各自的岗位去指挥,参与巷战。日军占领南城墙和突入东关后,王铭章毫无惧色,立于县城十字街口指挥督战,他号召官兵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要拼到最后一滴血。将士们见他们的最高指挥官仍和大家战斗在一起,也都毫无退意,人人拼死作最后抵抗。下午5时,王铭章及少数随从已无法在市街内存身,便从西北角登上城墙,继续与敌周旋,不幸被敌侧射枪弹洞穿腹部,壮烈牺牲。时年45岁。

      王铭章率部坚守滕县四个半昼夜,为鲁南会战赢得了时间,为围歼敌板垣、矶谷两个师团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出:“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王铭章忠骸在群众帮助下,从敌占区找到。运回时,汉口、重庆、成都均举行了公祭。在汉口的公祭典礼上,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中央委员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联合写挽联一副:“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灵柩运回四川途中,群众路祭络绎不绝,英、法在长江的船舶都下半旗,鸣礼炮致哀。忠骸运抵新都后,县各界人士举行了盛大的迎灵仪式,安葬于专祠墓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赠“壮节殊勋”与墓园之门额;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楹联,树立墓园两侧,供人瞻仰。1938年4月6日,国民政府发出褒扬令,追晋王铭章为陆军上将。

      1941年,王铭章家人遵照烈士生前遗愿,献出遗产,在新都城西创建“铭章中学”一所,为祖国培育人才。

      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

分享到:
文章关键词: 抗战英烈事迹 相关阅读
  • 对不起,暂时没有符合条件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