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专题搜索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热点专题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胜利70周年 >> 抗战历史 >> 抗战英烈事迹 >> 1938年 >> 浏览详细内容
刘曙华
字缩小 】 【 字放大发布时间: 2015-09-22 浏览次数: 789 次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class=text>

     刘曙华(1912—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

      原名李明学,化名老曹。1912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普利门外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期受过中等教育,20世纪30年代初就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斗争工作。

      1934年,去苏联海参崴列宁主义学校学习。1935年回国,被派往东北,任中共密山县委书记。他以山东逃荒难民的身份,借帮人种地为掩护,在哈达河、兴隆沟、半截河、平阳镇一带,开展反日宣传和组织工作,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发展会员六十余人,发展党团员三十多名,为开展抗日工作打下了基础。同年8月4日,刘曙华在哈达河二段收反日会员登记表时,遇上伪军大搜查,不幸被逮捕。敌人对他施用了各种酷刑,但他回答的只有一句话:“我是反日的,因为我有中国人的良心,反日会员登记与别人无关。”由于他的机智和勇敢,保全了密山县党组织和抗日会。中共穆棱县委得知情况后,于1936年2月秘密将刘曙华营救出狱。由于敌人的严刑拷打,严重摧残了刘曙华的身体,组织上安排他休养。身体尚未痊愈,他就积极要求工作,经党组织批准,他随同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北征先遣队活动。

      3月,中共吉林省特委决定由刘曙华代理中共穆棱县委书记。7月,任抗联第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8月,伪军七十余人押四辆汽车和二十辆大车满载军用物资经过林口二道沟,二师得到消息后,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刘曙华一声令下,子弹、手榴弹齐发,敌人被抗联战士突如其来的强大攻势吓得四处逃窜。这次战斗打得既迅速又漂亮,消灭伪军二十余名,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

      同年秋,刘曙华受党的委托,到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任政治部主任。八军是由谢文东(1939年3月叛变投敌)领导的原东北民众自卫军改编而成,部队成分复杂,上层领导多系地主、官僚和旧军官出身,他们大都是在爱国群众的抗日浪潮推动下被迫参加的,因此思想非常混乱,加上当时经济条件恶劣,日伪军不断发动“围剿”,整个八军队伍极不稳定。刘曙华为改造这支部队做了大量的工作,共发展了三十余名党员,成立了三个党支部。为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他还组建了一支七十余人的教导队,使抗联八军由三个师发展到六个师,部队由1500人,增加到3500人,建立了游击根据地,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八军还经常同抗联三军、五军密切配合,共同打击敌人。
     
      1937年3月,中共吉东省委成立,刘曙华当选为省委委员、省委执委委员。由于斗争需要,抗联第三、四、五、六、八军成立了哈东联军办事总处,他被推举为负责人,为统筹解决联军的粮食、衣服等物资,征收土地、牛马捐税,为各抗日联军之间的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同年春,抗联第三、四、五、八、九军联合攻打依兰县城,刘曙华带领八军教导队和四个团参加了战斗。他们迅速地攻进依兰县西北大街,封锁了西北炮台,攻占了县银行,击毙了日军指挥官井口,打死日伪军几十人。这次战斗扩大了抗联的影响,打乱了敌人春季“大讨伐”的计划。

      随着抗日运动的发展,伪军二十九团九百多人,在团长赫奎武带领下,携带机枪22挺、大炮5门和各种新式步枪,投靠了抗日联军,被编为抗联第八军第九师。但是,由于斗争环境艰苦和敌人的不断破坏,这支哗变队伍只在依兰、勃利活动了两个多月,就发生动摇。刘曙华深入部队,向干部战士做政治思想工作,采取了各种措施,制止了投降。由于工作及时,赫奎武在叛逃时只拐走二百余人,二十九团的大多数官兵仍然留了下来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1938年,日伪实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更加艰苦的阶段。6月,刘曙华率领二十九名战士,在桦南七星砬子与八军三师师长王子孚会合,刘曙华发现王子孚有策动叛变的阴谋,同他进行坚决的斗争。他利用各种机会,向三师的干部战士宣传抗日,讲解党的抗日政策。王子孚对刘曙华恨之入骨,认为刘曙华是他投敌的障碍,8月22日,他们来到勃利县通天沟时,王子孚命人把刘曙华绑了起来,妄图胁迫他一起投降。刘曙华痛斥王子孚是民族的败类,王子孚恼羞成怒,把刘曙华绑在大树上,惨无人道地割下了他的舌头。刘曙华虽然不能说话了,但依然威武不屈,挺立在大树下,用眼睛怒视着叛徒。这伙穷凶极恶的败类,竟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他杀害。刘曙华牺牲时年仅26岁。

分享到:
文章关键词: 抗战英烈事迹 相关阅读
  • 对不起,暂时没有符合条件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