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专题搜索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热点专题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抗战胜利70周年 >> 抗战历史 >> 抗战英烈事迹 >> 1935年 >> 浏览详细内容
苗可秀
字缩小 】 【 字放大发布时间: 2015-09-22 浏览次数: 668 次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class=text>

    苗可秀(1906—1935),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少年铁血军总司令。

    原名苗克秀,又名苗景墨,字而农。生于辽宁省本溪县下马塘苗家堡子。家境清贫的苗可秀,聪明好学,1926年,考入东北大学中文系,他勤奋努力、孜孜不倦,曾致力于先秦诸子的研究, 著有论述荀子的文章二十余万字。读书期间,苗可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意识。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跟随学校撤到北平,积极参加请愿团去南京, 强烈要求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救国。在民族的危亡关头,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潜回到硝烟弥漫的辽东山区。1931 年9 月,东北抗日救国会成立了东北学四军,他任学生军大队长。次年2 月他受救国会委托,到邓铁梅部队中了解情况,不久即正式参加邓部义勇军,被任命为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1932 年7月协助邓铁梅创办东北民众自卫军军官学校,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并亲自讲授政治课,为抗日义勇军培养了一批人才。期间,他还辅佐邓铁梅打了许多胜仗,鉴于义勇军目标太大,决定组织少年铁血军,与义勇军协同作战。他任少年铁血军总司令。在苗可秀的带领下,少年铁血军在辽南三角地区纵横驰骋,先后取得了猞猁沟、汤沟等战役的胜利。1934 年他与杨靖宇将军取得联系,交换坚持抗战斗争的意见。

    1935 年6 月13 日,苗可秀在岫岩岭沟羊角沟突围时不幸负伤,21 日,在凤城南部沙里寨乡落入日军的魔掌。身陷囹圄后,他威武不屈。在遗书中对好友说“兄今为日本阶下囚,伏床自思,尚堪自慰,慰者死得其所。弟等思想要正确,精神要伟大,不要忘了我们要做新中国的主人,要做重整山河的圣手。做事不可因为一次的失败,便灰心;不可因为一次的危险,便退缩。须知牺牲是兑换希望的一种东西,我们既然有希望,便不能不有牺牲”。他在狱中的浩然正气,使敌人为之感佩和折服。日本翻译官前山和卫兵求他题词留念时,他写下“誓扫倭奴不顾身”等激昂词语分赠给他们。敌人妄图以高官厚禄为诱饵,劝其投降,亦未能得逞。他在遗书中对恩师说:“盖今夜其为余死期也,生自入狱以来心地坦然之至,此境殊不易做到。古语谓‘慷慨就死易,从容赴义难’。生自观之两者皆易耳,予视其真知义与否。”在遗书中他嘱托好友说:“弟等可在西山(指北京西山)购一卧牛之地,为余营一衣冠冢,竖一短碣,正面刻苗可秀之墓,背面略述之行事。墓旁植梨树四五株,小亭一间,每有休假日,弟等千万到此一游,每到此处要三呼老苗,我之孤魂其可以不寂寞也。山吟水啸,鸟语虫声,皆视为余歌余语,余泣余诉为矣(泣系为国事而泣,非为私人泣也,要注意此点),凡国有可贺之事,弟当为文告我;国有可痛可耻之事,弟亦当为文告我。”

    1935 年7 月25 日下午,凤城镇街道两旁军警林立。日本侵略者用一辆马车把苗可秀押到被苗可秀枪毙的日本参事官友田俊章等六人的纪念碑前, 强迫苗可秀跪下读祭词,苗可秀昂首挺立,坚决不跪,他慷慨激烈地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日本鬼子惊恐万状,急忙将苗可秀押往凤城镇郊的南山脚下行刑。一路上,他号召群众不当亡国奴,团结起来救国,他坚贞不屈的精神使路两旁的群众无不为之钦佩,人们不顾危险向他敬酒,挥泪告别。行刑前,一日本军官说:“你若答应投降,还可以保证你不死。”苗可秀说:“抗日不怕死、怕死不抗日。”然后高声吟道:“尔农松下折颈枝叶茂,可秀日久还田重复生。”劝降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日寇发给友田俊章等六名家属每人一支枪,并命令他们开枪,年仅29 岁的苗可秀壮烈牺牲了。日本鬼子点火焚烧了苗可秀的遗体就地掩埋。为了纪念这位抗日民族英雄,1946 年凤城县政府把火车站站前街命名为“苗可秀街”。1957 年在他就义的地方树立了苗可秀纪念碑。

    苗可秀不仅擅长带兵打仗,杀敌救国,而且注重宣传教育,巩固抗日战线。这位文质彬彬的大学生在抗日实践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辽南义勇军杰出领导人。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充斥于天地间的浩然正气,至今让人感到由衷地钦佩。

分享到:
文章关键词: 抗战英烈事迹 相关阅读
  • 对不起,暂时没有符合条件的资讯!